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学成果 >> 正文

以师生同步提升为目标的科研型讲义编写与研究型教学实践探索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8-04-18 [来源]:

主要完成人:杨仕椿 吴文权 蒋自国 赵伟 郑惠 蒲可莉

奖情况:阿坝师范学院第一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7.01);第八届高等教育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2018.03)。

一、成果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对于民族地区高校来讲,理科师资相对偏弱,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相对偏低,招收的学生起点较低,学习能力不强。为了实施科技创新的人才培养战略,适应民族周边地区经济教育文化快速发展,在教学中深入研究型教学改革,实施科研型讲义编写与研究型教学实践,能适应新形势需要,迅速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与就业竞争力。

研究型教学,是一种培养创新意识和激发创造动机的新兴课堂教学理念,能让学生主动地收集、加工、处理信息,模拟科学探究的过程。有别于传统教学讲义的编写,科研型授课讲义是以科研论文与报告的格式与程式,来统领教学内容、学习方法、重难点突破以及课外探索研究,是一种教师以研究性方案来实施教学程序的教学设计,更能体现教师深度备课、钻研教法、研究学法、教学改革、学术研究以及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的综合要求。

因此,编拟适合研究型教学的科研型讲义并进行实践教学,是民族地区高校数学专业及其它理科专业进行教学过程改革的良好途径。本成果通过近十年的探索与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对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未来职业竞争力,以及提升教师学术水平、强化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

二、成果主要内容

(一)成果简介

本成果以实现高校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实践探索能力与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同步提升为目标,实施科研型讲义编写与研究型教学实践。

1. 探索区别于传统教学讲义的以研究型方案来实施教学过程的科研型授课讲义编写经验,利用科学研究的程式统领授课程序。

2. 研究型教学进行实践尝试,实施发现问题、设计方案、研究探究、获得结论、理论应用、交流拓展等过程,学生参与教学与科研,形成一套以提高“探究型”学习素养为中心,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实践探索能力为目标的可行性教学方案。

3. 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改革与科研水平,构建深度备课、钻研教、创新教学、研究提升”教学实践方式,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教研水平,教学使科研,科研服务教学。

(二)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 解决民族地区高校理科相对偏弱师资的教学科研能力较低的问题,通过科研型讲义编写与研究型教学实践,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大面积提高大学基础数学课程教学的应用性、学术性、研究性

2. 解决偏远地区高校学生起点低、学习能力弱、创新力不强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改善学生的厌学情绪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与就业竞争力

3. 解决学校从专科向本科以及从普通本科向应用型本科“两转型”过程中教师发展、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问题,探索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一支“能站讲台、能作指导、能出成果”的全能型师资队伍,适应民族地区及周边地区经济、教育、文化快速发展。

三、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一)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 探索科研型授课讲义的编写

利用科学研究的格式和程式统领授课教案授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与顺序科研论文写作的格式编写(1)提出问题(2)建立概念(3)分析主要性质(4)理论与方法应用(5)知识复习与巩固;(6)关于理论的进一步拓展(7)问题与研究(8)参考文献

2. 研究型教学的实践

精心设计教学的探究式引入,采用科学典故引入、成果引入、对比法引入、创设问题引入发现探究引入练习式引入等方式。

对教学内容的性质、定理的研究评讲与探讨主要讲解性质所揭示的问题、定理的应用特点、条件和结论的的逻辑关系与相应结论,讨论重要结论的另证与应用等。

例题探讨启发性教学,思考例题求解的跨度与深度

进行教学讨论,定理探索、例题习题研究上细致分析,让学生尝试讲解主要包括定理用,习题、例题中相关知识的联系与对比,例题的条件和结论的扩展等。

拓展与提高,对定理、例题、问题进行拓展思考与研究,对命题进行拓展与加强,对定理进行特殊化与一般化探究,对结论的应用与推广、相似情形的移植与研究等

3.强化课外学习与探究指导

利用课内外教学时机,教师出示思考题与探究问题,让学生在课外通过查阅文献、了解研究进展,或师生讨论,或独立思考等方式研究解决。

4.教师深度备课、教法探讨与科研讨论

教师通过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更新教研教改新成果、新方法。以前沿课题作为突破口,以教学促科研,进行学术研讨,凝炼主攻方向加大教学研究力度,进行教学团队与科研创新团队建设

(二)具体途径

途径1  确立学生的“读、讲、编、撰、拟”的学习辅导制度,提高课外辅导质量,即专业课程教师要求每一个学生:研读1-2本数学习题集;讲解4-5道数学例题;自编3-5道高质量题目;撰写1篇学习创新实践心得;编拟1套数学综合试卷。

途径2 通过课内外讲座、报告、单独辅导、印制资料等形式,介绍学科前沿全方位加强科研创新锻炼,鼓励学生提出观点,撰写解题心得和科研小论文。

(1)出示加分题,供感兴趣、有余力的学生探索、研究;

(2)成立数研究兴趣小组,系统辅导学生进行学习和研究;

(3)辅导论文写作,让学生将自己获得的成果整理成论文,并投寄有关期刊发表

途径3 主办校级数学期刊《数学学习与研究》(每年2期),刊登学生的解题心得与研究论文

途径4  实行教学科研讲座、集体备课、集体研讨制度,研讨最新资料中的教学经验与教改成果,研究最新文献中的问题与结果,并注重吸收消化应用推广。

四、成果的创新点

(一)成果的创新点

1. 以深度备课理念为基础,率先探索科研型讲义的编写,并进行教学实践尝试。

2. 在学生科研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学生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3.注重学术研究与教研、教改相结合,重视培养学生的教研、科研能力,实现科研的反哺教学,实现师生同步提升的目标,有较强的钻研性、操作性、实用性。

(二) 与国内外同类研究成果的比较

1.本成果在我国民族地区高校的教学设计、课程建设研究与师资提升中尚属首例。

2.在国内外以及省内师资雄厚高校中,主要为培养研究复合型人才实施研究型教学,其对象为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而我校针对基础薄弱学生,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努力进取的学习品质。学生在专业学习、课外研究、创新创业探究等方面,都取得了系列成果。

成果取得的成效与推广应用

(一)具体成效

1. 年来,在《初等数论》、《高等代数》、《高等几何》、《初等数学研究》、《常微分方程》等课程教学中,我们完成了重点章节的科研型授课讲义编写,并在教学中反复使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数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进一步系统化,解题能力进一步增强,参加本科自考首次过关率达到90 %以上。

2. 通过本成果的实施,课程建设成绩斐然,获准四川省精品资源建设课程1门:《初等数论》,学校精品课程2门:《中学数学建模》、《数学分析》,并积极建设各类精品课程。

3. 教师研、教改水平进一步提高,建设学校教学团队1个,主持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2项,发表教学改革论文30余篇获得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二等奖1

4.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1)项目组教师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以及学校优秀教师和其它各种荣誉包括“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四川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阿坝师专教学名师”、“阿坝师专学科带头人”等称号。

(2)在学历方面,有4位教师获得了硕士学位,高学历的比例进一步增大。

(3)在职称方面,教师职称相应提升,晋升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形成了相对合理的职称结构。

5. 项目组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进一步加强。

(1) 主持建设四川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1:《数论和编码中的若干关键问题》;学校优秀科研团队1:《数论、组合与编码研究团队》。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3项、四川省教育厅课题10项、阿坝师专重点科研课题12项,累计到账经费80余万元。

(3) 教师积极进行科学研究与学术探讨,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期刊20篇,国家权威AB类期刊6 篇。教师获得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3、三等奖4

6. 通过研究型教学实践,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显著提升,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四川赛区各级奖励10余项,参加四川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比赛,获得三等奖1项。学生主持学院科研课题3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1项,在各级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2篇,科技核心期刊4

(二)推广应用

本成果在相应基础课教学中推广应用,连续培养了八届学生近1200人,学生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满意度95%以上。

各中小学对我系毕业学生和实习、见习的学生的评价较好,通过麦克斯调查以及回访毕业生的数据结果表明,经过在校期间科研创新锻炼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上适应力较快,竞争力强,在继续深造中成绩优秀,许多学生毕业后成为所在单位的教学教研教改骨干。

本成果的实施与推广,在藏汉双语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改革上取得了大力成效,为我系与双语教育系合作研究的四川省第二批省级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藏汉双语卓越初中数学教师培养模式综合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研究成果和实施方法。

、成果进一步改进的方向与途径

对专科学生进行科研创新教学,受益面需要进一步提高;应加强在本科学生中进行科研创新教学,注重优生的培养和后进生的转化;教师教学研究、学术研究的质量还需提高。

我们将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索适应本科数学教育以及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使教学内容与体系更加合理加大研究性教学方法改革,强化全能型教师的培养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