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7月14日—19日,我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来到了红色革命圣地延安,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活动,由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兼分团委书记谷琳琳老师和辅导员金玉洁老师带队,团队成员由学院不同年级、不同民族的10名学生组成。

【图一】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
7月16日上午10点,揣着崇敬的心情来到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中共中央西北局于1941年5月由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与陕甘宁边区中央局合并成立,是中共中央在西北地区的代表机关,全面领导党在西北地区解放区和国统区的各项工作,对党在全国范围执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图二】中共中央西北局大厅
实践团队参观了纪念馆内珍贵的史图和实物,以及由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带领群众坚持武装斗争,随后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和陕北革命根据地,并建立苏维埃政权。浓烈的革命氛围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为各路红军的到来培厚了土壤。经过苦苦追寻,红军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家”,陕北为长征路上的红军树立起落脚的路标。正如当时红军喜爱的歌曲《到陕北去》唱的那样:“迅速北进……消灭敌人争取群众,巩固发展陕北红区,建立根据地。”

【图三】马文瑞同志
在这里,实践团队学习到马文瑞同志14岁投身革命,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6岁转为共产党员。并且在革命战争年代,马文瑞同志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革命武装的发展壮大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马文瑞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辉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鞠躬尽瘁。他的革命事迹,使我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受到了灵魂的洗礼,现在所拥有的良好环境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他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党和祖国的情怀,值得我们永远地怀念和学习。

【图四】延安革命纪念馆大厅与毛主席、周总理等革命先驱雕塑合照
下午14点,实践团队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在展览馆里看到革命前辈所使用的物件,更加清楚地明白了延安的历史是多么的厚重。也就是在这样狭小阴暗的窑洞下,毛主席和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他们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著作。在这个当时落后又贫困的地方,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定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

【图五】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下午16点,跟随红色革命遗址的脚步,实践团队来到了杨家岭革命旧址,在这里看到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曾在此居住的旧址。这期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此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身处于1942年建成的中央大礼堂里,想象着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召开的场景。同时,也切身感受到了革命的艰辛与不易,正如毛泽东说的那样:“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当时面对日益困难的经济形势,毛泽东在延安发动了大生产运动:他率先垂范,在杨家岭的办公楼下亲手开辟了一片荒地,种上辣椒、西红柿等蔬菜;朱德背着箩筐到处拾粪积肥;周恩来成了纺线能手。如今看到这些中国共产党伟人的旧居,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
通过此次参观学习,强烈的感受到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无数革命先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次的参观带给我们极大的精神洗礼,是一次提高对党认识的红色之旅和感恩之旅,弘扬伟大的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为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每一位成员都深刻认识到老一辈革命家在如此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为了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情怀,更加认识到生活在和平年代,新一代青年不忘初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同样任重而道远。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更应学习发扬延安精神,以传承红色基因,凝心聚力迈向新时代。

【图六】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
文:刘萍、张训海、董文祺、阿的医院
图:金成雪
编辑:金玉洁
编审:蒋自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