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2017年11月23日—24日,阿坝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教师李唐辉、罗南超、刘洪江、邓世垠、杨仕椿、罗平一行六人,到重庆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进行为期两天的学习、交流与考察,着重调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经验,学生创新教育的开展,以及本科教学的规范运行。重庆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院长魏延教授、党委书记陈兰教授、党委副书记杨宇教授、副院长杨德刚教授、副院长李世宏教授、办公室主任罗世祥副教授等参加了考察、调研交流会议。
首先,我校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负责人杨仕椿介绍数计学院的基本情况,并提出此次考察交流的目的和内容,他恳请重庆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的专家、学者为阿坝师院数计学院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以及本科学科建设、学院发展与教师的成长,多指导,多参谋,多提宝贵建议。
接着,院长魏延教授介绍了重庆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基本情况。该学院分计科、软工、信管、电商4个本科专业,另外计科专业有面向中职招生,软工专业也和企业联合办学,共7个本科专业;04年学院开始招收研究生,有5个专业的硕士和4个在职硕士招生点。全院现有70位多老师,其中10位教授,28位副教授,19位博士。学院最值得一提还有重庆市特色专业学科群建设。
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李世宏教授介绍:学院共分为6个系,每个本科专业一个系,另有基础系承担全校公共课任务,实验室负责机房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在交流会上,重庆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对培养方案和教学过程如何体现本科的应用型转型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例如,整合一部分纯理论课(如导论和编译原理整合,模电数电整合),取消了一部分较难不太常用的课(如汇编语言),每个专业均开设新的可选方向来分流(如计科开设WEB开发和移动开发两个方向);加大实验课的比例;实施16+2模式,即每学期排16周正常教学,2周独立实践环节(完成学期大作业或课程设计等),独立实践环节一般排在期末但没有必须要求排在期末;
在学科竞赛中,重庆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的老师指出,计科专业和软工专业特别强调学生参加各类学科专业竞赛,学校上半年有开设师范专业技能竞赛,下半年开设非师范专业技能竞赛,学分构成中含创新创意创业部分学分,参加竞赛或获得职业资格证书都能获得学分。在校企合作,“卓越工程师班”等各种联合办学开班。
同时,改进课程考核方式,大部分课程不用期末考试而采用过程化考核,也一般不像期末考试那样设置补考。过程化考核有详细的资料记录,比如考勤记录,作业完成情况,答辩或评分过程等,所有资料都应提交,学生作品不方便采用纸质形式的需要刻盘。采用期末考试形式的,必修课的期末考试成绩不超过总成绩的50%,选修的期末考试成绩不超过40%。
关于本职学生问题,重庆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的老师指出,本职学生相比普通本科学生一般入学分数较低,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能力较弱。基于此学院降低了数学类课程的比重和难度。此外,本职分为两个方向:Web开发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偏重软硬件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主要面向中学培养信息技术老师。相比C或JAVA,也特别开设更容易上手的Python。
在交流会上,大家还对毕业实习的管理问题,如何推进学生竞赛问题、实验室管理问题,设备损耗问题、如何推进学生考研问题、如何加强质量工程建设情况作了很好的交流。
通过对重庆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的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的考察和调研交流,我们从中学到许多经验和方法,对于我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学生创新教育的开展以及本科教学的规范运行等都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图一】座谈会现场
图/数计学院 文/数计学院
编辑/付柳 编审/庄伯财